发布时间:2023-06-23浏览次数:364
11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这12个字要求蕴含深意。
这是继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主持召开的第二次座谈会。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郑重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5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重的任务、更高的使命——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从“不断取得成效”到“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总结过去5年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的蓝图,推动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总书记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把舵领航、指明方向——
一是更好发挥“先行探路”作用,当好改革试验田。
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长三角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出做好“四个统筹”,部署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五大任务”,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探索新机制、新路径提出明确要求,为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擘画蓝图。
二是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发展动力源。
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长三角要“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等,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多引领示范的使命。
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新起点上,必须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放到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去布局谋划,更好发挥其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三是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做强经济增长极。
长三角,是中国的长三角,也是世界的长三角。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等,为下一步增强长三角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指明了方向。
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三角正是箭镞。此次座谈会的一系列新部署将更好发挥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谋远虑,彰显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总书记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国内的考察足迹也折射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刻考量——
4月在广东,提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5月在河北,提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要“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9月在黑龙江,强调“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10月在江西,聚焦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的重要信号。
贯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一系列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宏大气魄。
总书记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坚持稳中求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写好这篇大文章需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必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策划:霍小光、姜微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鞠鹏
主笔:韩洁、陈炜伟、何欣荣
统筹:杨金志、邹伟、王绚、朱基钗、白洁
视觉|编辑:张爱芳、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上海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李金磊)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链博会于12月2日在北京圆满闭幕。
这是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全球经贸盛会,发出了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时代强音,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新愿景,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429465c5e81e40158af9c6cd42c1581c.jpg" alt="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首届链博会成效远超预期 实现四大目标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博览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致力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力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
据悉,首届链博会共有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观展人数达到15万人次,其中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人数超过8万。
首届链博会期间,有关各方共举办360多场配套对接、交流活动,15000多人参与,发布研究报告、宣言、标准等23项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首届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首届链博会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显著,预期的四大目标均已完美实现。如果要说亮点中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上中下游衔接。二是促进了大中小企业融通。三是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四是促进了中外企业互动。
“参展商普遍表示,这次链博会虽是首届,但参展商和观众质量很高,成效远超预期。”张少刚说,首届链博会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办展方向,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新产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c7e10001a09d4d779c0d151b5a2fd37a.jpg" alt="图为特斯拉展台的model Y车身结构展示。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
图为特斯拉展台的model Y车身结构展示。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形成产业链“全家福” 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首届链博会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圆满成功,发出了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时代强音。链博会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
据悉,首届链博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在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美欧企业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近一半。
首届链博会为处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五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的企业都同属一条“链”,形成了产业链“全家福”“大派对”。
首届链博会纵向展示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横向展示金融、物流和平台企业等服务。6大展区各具特色,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突出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注重从展产品到展链条再到展生态,搭建全球相关产业链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所有展位均为特装展位。47家企业以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方式,首发首展首秀62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获得观众青睐。
例如,在智能汽车链,吉利汽车首次全方位展示新能源三电技术产品,首次展出高精定位芯片和卫星通讯模组,两款最新智能新能源车型首次合体亮相。特斯拉展示了“40秒下线一辆新车”的强大制造力,宁德时代展示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小鹏汽车展示了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会飞的汽车”。
贡献“链博智慧” 描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新愿景
链博会专题论坛贡献“链博智慧”、凝聚广泛合作共识,生动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新愿景。
据介绍,链博会对应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举办6场专题论坛,设置主题发言、交流研讨、成果发布等环节,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0多名国际组织等机构代表、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管等,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前沿问题,热烈交流研讨,发表真知灼见,吸引3000余名中外观众参会。
众多外资企业表示将扎根中国、加大研发力度,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好产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只有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更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首届链博会期间,中国贸促会还举办了贸促智库论坛暨《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会。该报告首次全面量化分析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首次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围绕推动全球供应链技术创新、开放合作、互联互通、包容发展等内容提出建议。这是链博会的旗舰报告,也是全球首份以供应链促进为主题的研究报告。
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2/87e751e5e9df4b7b94a009207cd1fb7f.jpg" alt="图为绿色农业链展厅里,观众参观展出的产品。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
图为绿色农业链展厅里,观众参观展出的产品。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拓展产业链朋友圈 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张少刚表示,首届链博会既是专业展又是跨界展。其积极的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广大参展商和观众收获满满。大家都说,到链博会来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参展商之间不是竞争关系,更多是客户关系、合作关系和共赢关系。
据介绍,几天来,众多参展商用好用足链博会平台,组织对接洽谈、新品展示、项目签约、报告发布、产品推介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
据悉,很多参展商已着手准备明年参加第二届链博会,纷纷提出希望扩大参展面积。不少今年没参展的跨国公司计划在第二届链博会上参展,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波兰等国家有关商协会表示明年将组织更大规模代表团来华参展观展。还有参展商提出希望连签两年、三年、甚至五年链博会的参展协议。
在第二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思爱普(中国)、GE医疗、科大讯飞等近50家企业与中展集团签署了参展意向协议,提前拿到了第二届链博会“入场券”。
“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把链博会年年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办越好。”张少刚说。(完)